English

我二十一个少数民族有二十七种文字

2000-08-07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沈路涛 我有话说

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改革开放以来,在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,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。目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,包括27种文字,精通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人越来越多,民族语言文字也迅速与现代化、信息化接轨,正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展示各民族自身的文化魅力。

我国少数民族除回族使用汉语,满族在近代转用汉语之外,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,语言种类在80种以上。新中国成立以前,我国仅有蒙古、藏等几个民族有自己较通用的文字,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。50年代我国开始帮助壮、布依、彝、苗、哈尼、傈僳、纳西、侗、佤、黎、景颇(载佤支系)、土等12个民族创制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,帮助傣、拉祜、景颇、彝等4个原有文字的民族改进了5种文字,帮助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改革了文字体系。

在创改文字的过程中,国家始终遵循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,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和要求。一些民族在使用新文字一段时间之后,认为新文字不符合本民族的需要,对文字进行了重新选择。黎族放弃新创制的黎文,直接使用汉文;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于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的阿拉伯字母文字;彝族放弃创制的文字,使用改进的规范彝文等。

民族文字创改以后,由于新文字比较简单易学,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。有文字包括新创建文字的民族,在基础教育中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。有传统民族文字的民族在高等教育中也使用民族语文教学,从而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。没有文字的民族,一般使用汉语文或其他民族语文进行教学,把本民族语言作为辅助教学语言。据1995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,当时全国实行双语教学的在校生600多万名,占当时民族地方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40%左右。旧中国少数民族文盲率在95%以上,如今少数民族人口文盲率下降了约68个百分点。许多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语言文字的报纸、杂志,到1998年,有17种民族文字分别出版发行83种报纸、184种杂志,有27个文种出版了4108种图书。

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,我国民族语言文字也成为信息弄潮儿。蒙古语文、藏语文、维吾尔语文等11种少数民族语文在字符集、键盘、字模标准的研制、语文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民族文字操作系统、出版照排系统和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语文现代化方面,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开展。继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标准字符集、键盘和字形等三标准,于1996年底在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成为国家标准,1997年成为国际标准之后,已有部分少数民族文字信息编码标准取得国家和国际的认可,为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开发软件、进行国际信息交流、进入国际互联网络铺平了道路。目前藏文在互联网已有了自己的网站,进行藏文信息发布和交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